編前:從1978到2018年,我國經歷了改革開放40年的時代變遷。在這40年間,我國汽車業摸索、積累了對外合作、合資的經驗,自主品牌也逐漸成長并登上世界舞臺。從1978年幾乎沒有私家車到去年新車銷量達到2887.9萬輛、連續9年位居全球第一,我國汽車業走過了不平凡的40年。4~5版,以影像記錄、見證中國汽車業這40年來的巨變。
1978年10月
1978年10月,鄧小平同志批示“合資經營可以辦”,我國汽車業改革開放大幕拉開。1979年3~5月,第一機械工業部組團,由時任副部長饒斌帶隊,為引進轎車生產幾乎走遍世界所有大汽車公司。圖為饒斌(左三)率代表團考察德國大眾。
1983年4月
1983 年 4 月,我國首輛引進 轎車桑塔納在上海組裝成功。距1978 年 8 月機械工業部批準上海市政府引進轎車制造技術并改造上海轎車廠,已近6年。
1983年4月
1983 年 4 月,我國首輛引進 轎車桑塔納在上海組裝成功。距1978 年 8 月機械工業部批準上海市政府引進轎車制造技術并改造上海轎車廠,已近6年。
1984年10月
1984年10月,上海大眾汽車有限公司(后更名為“上汽大眾”)合營合同簽署。
1989年8月
1989年8月,一汽新建轎車裝配線組裝出首批奧迪轎車,也是我國生產的第一款外資品牌高檔轎車。
1990年11月
1990年11月,汽車行業規模最大的合資項目一汽-大眾汽車有限公司合資合同簽署。
1992年7月
1992年
7月,第一汽車制造廠更名為中國第一汽車集團公司。
1992年9 月
1992年9 月,第二汽車制造廠更名為東風汽車公司。
1994年3月
1994年3月,國務院批準《汽車工業產業政策》,我國汽車業有了第一部行業發展政策文件。
1997年1月、3月
1997年1月,奇瑞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在安徽省蕪湖市注冊成立;同年3月,吉利進入汽車業,首輛車于1998年 8 月下線,由此開啟自主品牌發展征程。
1999年3月
1999 年 3 月,我國第一家汽車 4S 店在廣本誕生。上一年7月,廣州本田汽車集團有限公司和日本本田技研工業株式會社各出資50%成立廣州本田汽車有限公司。
2000年10月
2000年10 月,十五屆五中全會提出鼓勵轎車進入家庭,從此私人消費逐漸成為汽車消費主流。
2002年6月
2002年6月,一汽、天汽開始重組,車企改革邁出重要一步。
2004年6月
2004年6月,《汽車產業發展政策》發布,推動我國汽車業健康發展。
2007年7月
2007年7月,世界級水平解放J6重卡實現量產。
2007年8月
2007年8月,奇瑞第 100 萬輛新車下線,成為第一個產量突破百萬輛的自主品牌。
2009年1月
自2009年1月起,我國開始實施新能源汽車“十城千輛”推廣計劃,通過提供財政補貼,用3年左右時間,每年發展10個城市,每個城市示范運行1000輛新能源汽車,有力促進新能源汽車市場化。北京市作為首批示范城市之一,在多條公交線路使用新能源汽車。
2010年8月
2010年8月,吉利控股集團正式完成對福特汽車公司旗下沃爾沃轎車公司的100%股權收購,開辟中國品牌國際化發展新路徑。
2012年7月
2012年7月,國務院發布《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(2012-2020年)》,領航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。
2012年
2012年,我國汽車出口首次突破100萬輛。
2014年2月
2014年2月,東風入股PSA,成為PSA并列第一大股東,這是中國汽車企業首次戰略性入股世界著名汽車集團。
2015年
2015年,以互聯網企業為代表的造車新勢力紛紛進入新能源汽車領域。
2018年10月
2018年10月,寶馬集團宣布將其持有華晨寶馬股份的比例提至75%。外資股比限制由此打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