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中國是汽車產銷大國,在中國汽車產業由大變強的過程中,首先要對零部件產業進行梳理?!?span>10月30日,由中國汽車報組織制作的2018年國際汽車零部件企業百強和國內汽車零部件企業百強(以下簡稱“雙百強”)發布會在北京漁陽飯店舉行,《中國汽車報》社有限公司總經理辛寧闡述了“雙百強”活動的背景。
“雙百強”活動是由《中國汽車報》在2014年獨家發起的。2018年“雙百強”榜單以500多家汽車零部件企業2017年營業收入為唯一依據,排除了一般性行業評選中的主觀因素。國際領先咨詢公司羅蘭貝格將2017年“雙百強”榜單和2018年汽車市場變化聯系起來進行深度分析,并對2018年“雙百強”榜單進行解讀,編撰了白皮書。會議現場,2018年汽車零部件企業雙百強榜單白皮書正式發布。
“雙百強”榜單以其專業性和權威性,獲得了汽車產業的高度認可,對汽車零部件產業持續健康發展具有引導作用。
“雙百強”榜單清晰、全面地展示了當前全球零部件產業的格局與趨勢。
辛寧指出,梳理“雙百強”榜單主要有三個目的。一是梳理出國際領先企業的發展趨勢和方向,二是梳理中國汽車零部件企業在全球所處的地位和成績,三是提升企業品牌價值,通過案例分析、經驗分享推動汽車產業發展。
在2018國際百強榜單中,千億元級企業有17家,入選最低年營收額為131.34億元。榜單中,德國、日本、美國零部件企業排位靠前,是國際百強榜單中的主流企業,但仍有18家中國汽車零部件企業入選。這些中國企業代表了中國汽車零部件產業的先進力量,體現了中國自主零部件企業的實力。
羅蘭貝格管理咨詢公司全球合伙人方寅亮分析指出,2017年我國汽車零部件百強企業的年營收額總計超過1.15萬億元,較2016年增長36.32%,入選最低營收額由2016年的14.0億元增至18.88億元,規模效應日益凸顯?!?img alt="" src="/uploadfiles/2018/11/20181102155806586.jpg" width="440" height="293" />
連續入圍2年百強榜單的87家企業中,約86%的企業實現年營收收入增長;其中營收增幅超過50%的企業共有11家,主要是為商用車提供變速器、柴油發動機的零部件企業,主要因為2017年商用車市場回暖明顯所致;共計34家企業營收增幅超20%,除生產變速器的供應商外,主要集中在電氣化動力系統、車載信息系統、車身電子等領域。
中國軍團中,濰柴、華域汽車仍絕對領先,濰柴成為國內唯一一家年營收超過2000億元的零部件企業,華域汽車2017年營收超1400億元,兩家企業的國際排名分別上升5位和1位,分別位列全球第5名和第11名,充分代表本土企業的先進力量。此外還有16家企業位居全球第37~98名,入選國際百強榜的總數量比與2017年增加了1家。
梳理“雙百強”榜單,不難發現許多自主零部件企業正在加速追趕國際領軍企業,瞄準汽車產業發展方向,結合自身優勢,找到契合企業的轉型升級之路。
在國際百強榜單中位列第三位的海納川公司目標是,在2020年發展成為千億級、國際化、擁有核心競爭力的零部件集團。北京海納川汽車部件股份有限公司總工程師陳偉剛表示,海納川將以產品為基,進行轉型升級、深化合作與國際并購,向未來邁進。
羅蘭貝格白皮書中指出,零部件產業各細分板塊的未來發展趨勢與下游整車行業息息相關;電氣化、自動駕駛、數字化三大行業顛覆性趨勢將深刻影響零部件企業發展前景。長期來看,電氣化動力系統、先進車輛控制及傳感系統、車載信息系統等細分領域將迎來重大發展契機;以小排量發動機為代表的部分傳統燃油系統中短期內保持增長。
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對外經濟研究所綜合室副主任李大偉表示,汽車行業是中國經濟的支柱性行業,近些年汽車產業出口額很大,增長幅度也很大,但汽車行業價值鏈還需要進一步升級。
當前,由高度景氣的整車市場驅動零部件產業迅猛增長的浪潮已逐漸褪去,全球汽車行業開始步入緩慢增長的新常態。羅蘭貝格預計,短期內全球汽車零部件供應商將實現持續但緩慢的收入增長,增速保持3%左右,行業平均利潤率則將穩定在7%。當前,國內汽車產業的高增長趨勢已放緩。長期來看,汽車零部件市場將回歸理性發展。受此影響,本土零部件企業將面臨競爭加劇、現有產品附加值較低等困境。
因此,我國自主零部件企業仍需加快轉型升級步伐。雖然取得了可喜的成績,但與博世、大陸、電裝等領先企業相比,中國汽車市場還沒有真正催生出以技術著稱的國際零部件企業,中國汽車零部件企業還有很長的路要走?! ?span>
與會專家指出,自主零部件企業要走好國際化道路,必須注重面向未來的新產品研發,在核心技術方面形成獨特的國際市場競爭力,以創新研發引領企業發展。未來,中國汽車零部件企業應持續加強核心技術的自主研發,提高產品先進性和附加值,開展國際化合資合作,為中國汽車產業由大變強提供動力。
下附雙百強榜單:




